為培養(yǎng)美術生感知美、發(fā)現(xiàn)美、創(chuàng)造美的能力和素養(yǎng),6月19日清晨,安慶市外國語學校高中部美術班精心組織了戶外寫生實踐。在張誠、未磊和劉帥康三位老師的帶領下,全體高二美術生滿懷憧憬和期待,奔赴皖南古村落查濟。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,以其錯落有致的馬頭墻、蜿蜒的溪流、古樸的石板巷和層疊的青瓦屋檐,為學生提供了絕佳的自然與人文寫生課堂。師生們將在此開展為期一周的沉浸式寫生活動,通過實地觀察、速寫捕捉和色彩表現(xiàn),深入體悟傳統(tǒng)建筑美學精髓,積累鮮活創(chuàng)作素材,切實提升藝術表現(xiàn)力與審美品位。
支起畫板,眼前是錯落有致的黛瓦查濟,宛如一卷緩緩展開的宋畫長軸,紋理間染著墨灰與棕黃交融的溫柔。
同學們散落于古鎮(zhèn)巷口,清代民居的灰白墻面與青磚地在晨霧中融成素箋,唯有遠處溪澗漫過卵石的細響,順著空巷游走,在靜置的畫具間漾開靜謐的漣漪。
即使細雨綿綿,也絲毫未減同學們對古鎮(zhèn)美景的向往?;厥啄g,那些動人的景致早已深印心間?;氐綔嘏氖覂?,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用畫筆將這份美好永久定格。
他們執(zhí)起畫筆,時而蘸取灰藍、淺青,將雨后查濟的空靈意境,完美呈現(xiàn)于畫紙之上。
暮色漫過查濟古村時,畫板剛收起最后一抹黛青。學生們在空地支起烤架,炭火噼啪映紅苔痕。雞翅在鐵網(wǎng)滋滋冒油,孜然混著桃木煙香漫過石橋,有人舉著烤玉米爭論畫中馬頭墻的弧度。溪水流,燈籠亮,笑聲驚飛宿鳥,將夕陽余溫揉進烤串的煙火氣。
返程前的石板路還沾著晨露,少年們已奔向桃花潭。竹筏劈開鏡水時,白鷺驚起的翅尖掠過垂落的桃枝,碎金般的波光在指縫間漏成銀線。青巒倒影被竹篙揉作綠綢,爭渡的笑聲驚碎漣漪,將畫紙上未干的淡彩,全溶進潭水悠悠的暮色里。
此次活動是學校藝術特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——當查濟的晨霧漫過畫板,當桃花潭的波光浸潤筆尖,學生們在白墻黛瓦間觸摸傳統(tǒng)美學的肌理,于煙火與水墨交織處感知藝術的生命溫度。畫板上不僅凝結著皖南山水的寫生技法,更生長出跨學科的審美體驗:用地理視角丈量古村布局,以歷史眼光解讀建筑紋樣,借文學思維描摹晨昏意境。這場行走的藝術課,讓宣紙成為連接課堂與天地的媒介,使青石板路化作培育創(chuàng)造力的溫床,最終在學生記憶里拓印下“藝術即生活”的生動注腳。
責任編輯:李志慧